随着气温回升,香椿作为春季时令蔬菜开始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。香椿独特的香气,使其成为许多人眼中的美味佳肴,常见的做法有香椿炒鸡蛋、凉拌香椿等。然而,关于香椿中毒的说法在网络上广泛流传,让不少人对这种美食望而却步。那么,一次吃多少香椿才会中毒呢?这需要从香椿的成分说起。
香椿中含有两类与中毒风险相关的物质,即硝酸盐和亚硝酸盐,以及天然含有的微量氰苷。其中,亚硝酸盐是人们关注的重点,因为它是一种毒性较强的物质。当人体短时间内摄入较大量的亚硝酸盐时,容易引起急性中毒。一般来说,当亚硝酸盐摄入量达到200-500mg时可导致中毒,超过3g时可致死。
正常情况下,一顿饭中能摄入的香椿里含有的亚硝酸盐含量较少,几乎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。以60kg体重的成年人为例,香椿亚硝酸盐含量按2mg/kg计算,需要一次性摄入4.2斤的香椿才可能对健康带来影响,这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会发生。不过,香椿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并非一成不变,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。
从生长阶段来看,香椿发芽初期硝酸盐含量较低,随着香椿芽的不断长大,其中硝酸盐的含量也在上升,而亚硝酸盐是由硝酸盐转化而来的,所以老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普遍比嫩芽高。从存放时间来讲,香椿采收后,在室温存放时,硝酸盐会大量转化为亚硝酸盐,存放时间越长,亚硝酸盐含量越高。如果香椿叶一碰就掉,说明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已经很高了,此时再食用就有较大风险。另外,不同地区、不同品种、不同种植方式的香椿,硝酸盐含量差异巨大。例如,有研究发现某陕西香椿品种的香椿芽中,硝酸盐含量可以达到每公斤3000毫克。
除了亚硝酸盐,香椿中的氰苷在人体内有可能转化成氢氰酸,但通常含量较低。有观点认为,成年人需食用1公斤以上未处理的香椿老叶才可能因氰苷转化的氢氰酸而中毒。
尽管从一般理论计算,正常食用量的香椿不太容易因亚硝酸盐或氰苷导致中毒,但实际生活中仍有香椿中毒事件发生。比如,2024年,张先生在食用香椿炒鸡蛋后,觉得头晕难受,就医后发现是食用了含有过量亚硝酸盐的香椿而导致食物中毒。原来,张先生买的香椿没有马上烹饪,存放至第二天,且未焯水就直接炒鸡蛋。还有媒体爆料,一位大爷晚餐吃了一大盘香椿炒鸭蛋,次日早上出现发抖、发冷、上吐下泻等症状,被诊断为食物中毒,甚至引发肝脏、肾脏等多器官衰竭,住进了ICU。
那么,如何在享受香椿美味的同时避免中毒风险呢?首先是选购环节,要挑选质地鲜嫩、颜色正常(一般为紫红色或红绿相间)、具有明显而独特清香气味的香椿,不要购买和食用霉腐、有异味、叶片易脱落的香椿,同时要注意区分香椿与外观相似但有怪异臭味的臭椿。
在食用前的处理上,用开水焯烫是关键步骤。研究表明,用凉水洗过的香椿中,亚硝酸盐含量为每公斤34.1毫克,而用开水烫后仅为每公斤4.4毫克。建议将香椿清洗干净后,用开水焯烫1分钟左右,这样能去除大部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。如果打算腌制香椿,最好先焯烫再腌制,并且腌制20天以后再食用,此时亚硝酸盐可降低到较低水平。另外,食用香椿应适量,避免一次大量进食。按照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,成年人每天吃300-500克的新鲜蔬菜,且深色蔬菜应占一半以上,香椿作为其中一部分,合理搭配其他蔬菜食用,既能满足营养需求,又能降低潜在风险。
总的来说,一般正常食用量的香椿不太容易导致中毒,但由于亚硝酸盐等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,为了安全起见,通过正确的选购、处理和适量食用,能最大程度保障食用香椿的安全性,让人们放心品尝这道春季限定美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