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水果的缤纷世界里,草莓凭借其娇艳欲滴的色泽、酸甜可口的滋味,成为了众人喜爱的宠儿。然而,网络上却不时传出“草莓是毒性最大的水果”这样令人咋舌的言论,让不少喜爱草莓的人忧心忡忡。那么,草莓真的是毒性最大的水果吗?事实并非如此。
从生长特性来看,草莓的生长周期和采果期都比较长,从9月延续到次年6月,跨度长达半年多。在这漫长的生长过程中,草莓确实常遭到20多种主要病虫害的侵袭,像白粉病、灰霉病、红蜘蛛等,这些病虫害容易造成死苗、减产甚至绝产等严重后果。为了保证草莓的产量与品质,种植过程中会使用农药。但这并不意味着草莓就毒性大。我国《农药管理条例》等法律早已明确规定,严禁在果蔬、茶叶、菌类、中草药材上使用剧毒和高毒农药,若有人违禁使用,一经查实,将受到严厉处罚,甚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目前我国登记在草莓上允许使用的农药有132个,涉及有效成分58种、生产厂家90家和剂型14种,这些农药都是经过科学试验,证明其药效和安全性后才得以批准使用的。只要按照标准或标签说明科学使用农药,就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。
有些人认为草莓打药多就毒性大,这其实是对农药残留的误解。随着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不断进步,哪怕残留极低甚至痕量,都会被检测出来,所以草莓检出农药残留是正常现象。关键在于,我国制定了草莓中177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,基本涵盖草莓生产所用的相关农药。只要农药残留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限量要求,草莓就是安全可食用的。各国在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时,一般还会增加至少100倍的安全系数,以确保人们的健康和安全。
网络上还流传着一些辨别“毒草莓”的方法,比如通过草莓种子(籽)的形态判断。有人称自然草莓上的籽都是鼓出来的,而经常打药的草莓每个籽是凹下去的,凹得越深打药次数越多。但实际上,草莓种子在果实表面的位置是草莓品种的一种外部特性,有的草莓品种如“越秀”籽是凸出表面的,有的品种如“越心”籽是凹入表面的,与是否打药或打药次数多少毫无关系。还有人说很多农户给草莓打兽用抗生素以提高抗性,可草莓生产上发生的重要病害多为真菌性病害,使用防细菌的抗生素来防真菌根本没用,更不用说提高抗病性了。并且我国早已规定抗生素不得作为农药施用于农作物。
从营养价值来看,草莓堪称水果中的佼佼者。每百克草莓含维生素C高达80毫克,远远高于苹果和梨,还含有葡萄糖、果糖、柠檬酸、苹果酸、胡萝卜素、核黄素等多种营养成分。这些营养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,对老年人的健康也大有益处。草莓味甘、酸,性凉,归肺、脾经,具有润肺生津,健脾,消暑,解热,利尿,止渴的功效,可主治风热咳嗽,口舌糜烂,咽喉肿毒,便秘,高血压等症。
在挑选草莓时,我们应选择色泽鲜艳、气味香甜、质地饱满的。正常成熟的草莓成色均匀,果香浓郁,果蒂纤细色翠绿;而那些可能存在问题的草莓,或许会青红驳杂,香气浅淡,果蒂粗壮且连接处泛白。购买时,尽量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或有质量认证的草莓。清洗草莓时,可以用流水冲洗辅以碳酸氢钠浸泡,有助于去除表面浮尘和可能残留的有害物质。
草莓并非毒性最大的水果,只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,食用前清洗干净,大家就可以尽情享受这美味又营养的水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