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民间,一直流传着“冬吃萝卜夏吃姜,不用医生开药方”的俗语,而其中的萝卜,多指白萝卜。白萝卜看似普通平常,却有着令人惊叹的养生功效,甚至被赋予了“治百病”的美誉。接下来,就让我们深入探究白萝卜的神奇之处。
从中医理论来讲,白萝卜味辛、甘,性平,归脾、胃经,具有消积滞、化痰清热、下气宽中、解毒等诸多功效。《本草纲目》中对其也有记载,充分肯定了它的药用价值。
白萝卜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。其中,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锌的含量颇为丰富。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,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,在空气干燥、天气多变的冬季,适量食用白萝卜能对预防感冒等疾病起到一定作用。而微量元素锌参与人体多种酶的合成,对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意义重大。
其含有的芥子油,是促进消化的“小能手”。它能有效促进胃肠蠕动,增加人们的食欲,帮助消化。当你因饮食不当,出现肚子胀气,甚至反流烧心等问题时,吃点白萝卜,随着胃肠的蠕动和气体的排出,不适症状往往能得到缓解。同时,白萝卜中的淀粉酶能分解食物中的淀粉、脂肪,使这些营养物质得到更充分的吸收。
在预防和对抗癌症方面,白萝卜也有独特之处。它含有木质素,这种物质能够提高巨噬细胞的活力,使其更好地吞噬癌细胞。此外,白萝卜中还含有多种酶,这些酶能够分解致癌的亚硝酸胺,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癌的作用。
在日常生活中,巧用白萝卜,能应对许多常见的健康小问题。
若是出现咳嗽多痰的症状,可取霜后萝卜适量,捣碎拧汁,加少许冰糖,炖后温服,每日两次,每次60毫升,能起到不错的润肺止咳化痰效果。或者将萝卜切成厚厚的片儿,放在嘴里使劲嚼,不咽下萝卜,直至把萝卜汁嚼干,虽味道辛辣,但对止咳很有帮助,嚼上两三遍,咳嗽症状通常能得到缓解。
当患上扁桃体炎时,取鲜萝卜汁100毫升,加甘蔗汁100毫升,调匀后以温开水冲服,每日2-3次,可消炎解毒。
对于高血压头晕的患者,取萝卜汁150毫升,加红糖50克调匀,每日两次,每次100毫升,具有清热降压之效。
要是不小心得了冻疮,可将萝卜切成薄片,放在炉火上加温,趁热擦患处,一日数次,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缓解冻疮症状。
除了上述用法,白萝卜与不同食材搭配,还能发挥更多功效。比如白萝卜加生姜,能通畅气机、清热散寒。当出现气机不畅,如心情烦闷、胸胁痞满,或者怕冷、手脚冰凉,头面部却容易上火(长口腔溃疡、咽喉肿痛)等情况时,可用300克白萝卜切丝、30克生姜切片,加水煮开后再煮20分钟,滤出食材只喝水。寒重的人可多放点姜,内热重的人则可多放点萝卜。
白萝卜搭配陈皮,能益气健脾、消食化积。冬季人们常因食用过多肥甘厚腻食物而积食不消化,此时用陈皮1片,白萝卜少许切块,加水煮开后继续煮30分钟左右饮用,可缓解积食、恶心呕吐、食欲不振、便秘等问题。积食重的人,还可再加10克山楂同煮;燥咳严重的加几块雪梨,能加强润燥止咳的效果。
而白萝卜与青橄榄搭配,便是著名的“青龙白虎汤”,有止咳化痰、利咽消肿的作用。长期情绪不畅、饮食辛辣、熬夜劳累等,易引起肝气郁结,气郁化火影响肺脏功能,导致咳嗽痰多、口苦口干、咽喉肿痛等,此时用青橄榄125克拍扁,白萝卜125克切片,放入养生壶中加500毫升水煮30分钟即可饮用。脾虚痰多者,可加1/3瓣陈皮同煮;小孩子食用,加3个无花果干同煮,既能调和口感,又有助于清热解毒、生津利咽。
不过,食用白萝卜也有一些注意事项。比如,白萝卜性凉,对于脾胃虚弱、大便溏薄的人,一般不建议直接生食或大量食用,否则可能会加重不适。正在喝补气类中药(如人参、党参、黄芪等)的人,也不建议吃白萝卜,以免影响药效。煮白萝卜时,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理气化痰作用,不建议去皮。
白萝卜虽不能真正“治百病”,但它丰富的营养和多样的功效,确实使其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养生食材。在日常生活中合理食用白萝卜,能为我们的健康增添一份保障,不妨将其巧妙地融入日常饮食中,享受它带来的健康益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