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钱草,以其圆润可爱、酷似铜钱的叶片,成为水养植物中的热门选择。它不仅能为室内增添自然生机,还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。不过,在水养铜钱草的过程中,若忽视了一些关键要点,很容易导致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。以下为您详细介绍水养铜钱草的大忌。
水质不佳
使用不洁水:直接取用池塘水、河水等未经处理的自然水源,这些水中可能含有大量杂质、细菌、虫卵等。杂质会使水体浑浊,影响根系呼吸;细菌和虫卵易引发病虫害,侵蚀铜钱草的根系和叶片。比如,池塘水中的绿藻大量繁殖,会消耗水中氧气,还可能附着在铜钱草根部,阻碍其正常吸收养分。应使用经过沉淀、过滤或暴晒的自来水,去除水中的氯等有害物质;有条件的也可选用纯净水或矿泉水。
水质过硬或过软:过硬的水含有过多钙、镁等离子,长期使用会在容器壁和根系表面形成水垢,影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。而过软的水缺乏必要的矿物质,无法满足铜钱草生长需求。可用水质测试剂检测家中水质,若过硬,可适当添加少量螯合剂来软化;若过软,可在水中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肥料。
不及时换水:长时间不换水,水中的氧气逐渐消耗,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积累,会使水质恶化,导致根系缺氧腐烂。在夏季高温时,微生物繁殖迅速,3-5天就应换一次水;春秋季节,可7-10天换水一次;冬季铜钱草生长缓慢,15-20天换一次水即可。
温度不适
温度过高:铜钱草适宜生长温度在15-25℃。当夏季温度超过32℃,植株生长速度明显减缓,叶片易出现发黄、卷曲现象。若将其放置在空调外机旁、朝南阳台无遮挡处等高温环境,会加速水分蒸发,使植株缺水。夏季高温时,应将铜钱草移至通风良好、有散射光的阴凉处,如室内靠近窗户但不被阳光直射的位置;也可通过在植株周围喷水、使用风扇等方式降低环境温度。
温度过低:铜钱草不耐寒,当温度低于5℃,就可能遭受冻害。叶片会逐渐枯萎,根系活力下降,严重时整株死亡。在北方冬季,若将水养铜钱草放置在未供暖的阳台、窗边等低温处,极易受冻。冬季来临前,要将铜钱草移至温暖室内,保持室温在10℃以上;若室内温度较低,可给容器包裹保温材料,如泡沫板、旧衣物等。
光照不当
光照不足:铜钱草虽有一定耐阴性,但长期处于阴暗环境,如卫生间、储物间等,无法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,会导致叶片发黄、茎干细长柔弱,严重影响植株美观和生长。应将铜钱草放置在有明亮散射光的地方,如客厅窗台、书房书桌旁等,每天保证4-6小时的光照时间。
强光直射:夏季中午的强光,会灼伤铜钱草的叶片,使其出现白色或褐色斑点,严重时叶片干枯。若将铜钱草放在朝南阳台,在夏季上午10点至下午4点,需用遮阳网、窗帘等进行遮荫,避免强光直射。
过度施肥
施肥频率过高:频繁施肥,会使水中养分浓度过高,导致烧根。表现为根系变黑腐烂,叶片从边缘开始发黄枯萎。在铜钱草生长旺盛期(春秋季节),每2-3周施一次稀薄的液肥即可;冬季生长缓慢,应停止施肥。
肥料浓度过大:未按照说明书稀释肥料,直接使用高浓度肥料,会破坏根系细胞的渗透压,使根系失水。使用水培专用营养液时,一定要严格按照比例稀释,宁稀勿浓。
忽视病虫害防治
不重视预防:日常养护中,不注意观察铜钱草的生长状态,也不采取预防措施。当病虫害发生时,往往已经对植株造成较大损害。定期检查铜钱草的叶片、茎干和根系,查看是否有病虫害迹象;保持养护环境的清洁卫生,及时清理落叶、残花等杂物;加强通风,降低空气湿度,可有效预防病虫害。
用药不当:在发现病虫害后,随意使用农药,或使用浓度过高、不适合铜钱草的农药,不仅无法有效防治病虫害,还会对植株造成药害。若发现铜钱草感染蚜虫,可使用吡虫啉等低毒农药,按照说明书稀释后喷雾防治;若感染叶斑病,可使用多菌灵等杀菌剂进行防治。用药时,要选择无风的晴天,按照正确的浓度和方法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