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春鱼,因其雌性个体腹中饱含鱼籽而得名,在美食界备受青睐,那一口爆浆的鱼籽口感美妙。了解多春鱼何时有籽,对于美食爱好者挑选食材,以及对多春鱼生态习性的探究都十分关键。
从多春鱼的繁殖习性来看,它属于海生鱼类,每年的3-5月是其繁殖高峰期。在这个时间段,成年多春鱼会洄游到海边河口处产卵,它们偏好较大的河道支流和浅滩作为孵化场所。在适宜的水温等环境条件下,鱼卵通常在10-20天便可完成孵化。所以,从自然繁殖的角度,春季是多春鱼籽最为丰富且饱满的时期。雌性多春鱼为了繁衍后代,此时腹腔内积攒了大量的鱼卵,腹部也因此显得鼓胀。这就如同许多其他季节性繁殖的鱼类一样,在繁殖季来临前,雌性会做好充分准备,将营养转化为鱼卵储存,以保障种群的延续。
多春鱼还有一个独特的“性逆转”现象。在多春鱼幼年期,它们大多为雄性,随着生长发育逐渐成熟,一部分雄性会转变为雌性。渔民在捕捞多春鱼时,利用雄性鱼和雌性鱼体型上的差异(雄性鱼相对较小),通过设定特定网眼大小的渔网,将体型较大、腹中多籽的雌性多春鱼捕捞上来,而幼年雄性多春鱼则被过滤掉。所以,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多春鱼大多是带籽的雌性个体。
从全年时间线来看,虽然春季是多春鱼籽最多的时节,但在其他季节也并非完全无籽。在夏季和秋季,多春鱼仍会进行繁殖活动,只是相较于春季,产卵量会有所减少。此时捕获的多春鱼,也可能发现腹中带有鱼籽,只是数量和饱满程度可能不如春季。而到了冬季,由于水温降低等环境因素影响,多春鱼通常不会产卵,鱼籽数量也随之锐减。不过,市场上全年都能见到多春鱼售卖,这主要得益于现代的冷冻保鲜技术。渔民在春末夏初大量捕捞多春鱼后,会及时进行冰冻保存,确保全年供应,这也给人一种多春鱼全年都有籽的错觉。
对于消费者而言,若想品尝到鱼籽丰富、口感最佳的多春鱼,春季无疑是最佳选择。无论是香煎、油炸还是烧烤,饱满的鱼籽在烹饪过程中会散发出独特的香气,且那一口爆浆的感觉令人陶醉。在烹饪时,多春鱼的鱼籽也无需特别处理,与鱼肉一同烹饪,既能保留鱼籽的原汁原味,又能使营养最大化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多春鱼鱼籽胆固醇含量相对较高,对于一些特殊人群,如患有高血脂等疾病的人,食用时需控制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