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食物百科 >> 关于香椿的诗句

关于香椿的诗句

时间:2025/3/27 17:22:59 点击:

  香椿,这种春日里独特的食材,不仅以其浓郁的香气和鲜嫩的口感征服了人们的味蕾,更在历史的长河中,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,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,在一首首优美的诗句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。
  金末元初的大诗人元好问在《溪童》中写下“溪童相对采椿芽”。诗句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春日乡村图景:清澈的小溪边,嫩绿或紫红的香椿芽在枝头招摇,两个天真无邪的孩童,
  隔着这些嫩的椿芽,一边欢快地采摘,一边手指着向阳的山坡,谈论着种瓜的事宜。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与鲜嫩的香椿芽相互映衬,充满了生机与活力,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春日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美好,也从侧面反映出香椿在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常见与重要,是春日里孩子们乐于采摘的美味。
  明代诗人李濂在《村居》中描绘了“抱孙探雀舟,留客剪椿芽”的温馨场景。诗人抱着孙儿,探寻着雀鸟栖息的舟船,而当有客人来访时,便毫不犹豫地剪下鲜嫩欲滴的椿芽来招待。将春天里鲜嫩的香椿芽作为招待客人的佳肴,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,更表明香椿在当时已是备受欢迎的美食,承载着人与人之间的情谊,也将春天的蓬勃生机和温暖情谊一同端上了饭桌。
  清代文学家李渔在《闲情偶寄》中虽未以诗歌形式呈现,但他对香椿的评价“菜能芬人齿颊者,香椿头是也”,却也如诗般凝练地写出了香椿的独特魅力。一个“芬”字,生动地描绘出香椿那能让人齿颊留香的美妙特质。当人们品尝香椿时,那股浓郁、醇厚的香气瞬间在口腔中散开,久久萦绕,给人带来无与伦比的味觉享受,也让我们看到李渔对香椿香味的高度赞誉,在他眼中,香椿是蔬菜中香气最为独特且迷人的存在。
  近代康有为的《咏香椿》则更为直接地展现了香椿的形态与美味:“山珍梗肥身无花,叶娇枝嫩多杈芽。长春不老汉王愿,食之竟月香齿颊。”诗的开篇,康有为便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香椿的外形,它没有娇艳的花朵,却有着肥硕的梗茎和娇嫩多杈的芽叶,尽显质朴之态。接着,诗人借“长春不老汉王愿”这一典故,为香椿增添了神秘的色彩,暗示其具有某种特殊的功效。最后一句“食之竟月香齿颊”,虽有夸张之嫌,却极为生动地描绘出食用香椿后,那股香气在口腔中长久留存的奇妙感受,让读者仿佛也能亲身领略到香椿的独特魅力,久久回味。
  除了这些专门描绘香椿采摘、食用等场景的诗句,在一些文学作品中,香椿也常被用来借物抒情、托物言志。比如在某些诗词中,香椿树的茁壮成长、椿芽在春日里的蓬勃生机,被用来象征着青春的活力与美好,寓意着新的开始和希望。又或者以香椿在短暂的春日里绽放独特光彩,来感慨时光的短暂与珍贵,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。
  香椿,从田野山间走进了文人的诗词歌赋,成为了文学作品中一道独特的风景。这些关于香椿的诗句,是历史的馈赠,它们让我们在品味香椿美味的同时,也能穿越时空,与古人一同感受春日的美好,领略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锐感知。当我们吟诵这些诗句时,香椿不再仅仅是一种食材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,一种情感的寄托,在岁月的流转中散发着永恒的魅力。无论是元好问笔下溪童采椿芽的童趣,还是康有为诗中对香椿美味的盛赞,都让我们对香椿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喜爱,也让这春日里的一抹鲜香,通过诗句的传承,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深处。

  • 博营网(www.boying360.com) © 2025 版权所有
  • Email:83443857@qq.com 站长QQ:83443857 豫ICP备2025124913号
  • Powered by laoy! V4.0.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