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菜,别名二月兰,名字颇具历史韵味,相传与诸葛亮有关。传说当年诸葛亮为解决军中粮草问题,命士兵广泛种植此菜,故而得名。它常见于路边、公园、林下,春日里,那大片的蓝紫色花朵肆意绽放,成为一道独特景观。诸葛菜不仅有观赏价值,还曾作为野菜走进人们的餐桌,只是当它开花后,还能不能吃,大家看法不一。
诸葛菜的食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嫩叶和茎上。在花期之前,诸葛菜富含多种营养成分,像是蛋白质、胡萝卜素、维生素C,还有钙、铁等矿物质。其中,蛋白质是身体构建和修复组织的重要原料,胡萝卜素能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,对眼睛健康大有益处,维生素C则具有抗氧化作用,增强人体免疫力。另外,其茎叶中亚油酸比例较高,亚油酸能够降低人体内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,还能软化血管、阻止血栓形成,对心血管健康颇有益处。人们常将花期前的诸葛菜采摘回家,简单处理后,用多种方式烹饪。常见的凉拌诸葛菜,先把诸葛菜洗净,放入开水中焯烫一会儿,捞出过凉水,挤干水分后切成小段,加入蒜末、醋、生抽、香油等调料拌匀,口感清爽,带着自然的清香。清炒诸葛菜也很美味,将洗净切段的诸葛菜直接下锅,大火快炒,出锅前调味,保留了诸葛菜原本的鲜嫩。还可以把诸葛菜剁碎,与肉混合,加入调料制成馅料,包饺子、包包子,风味独特。
然而,当诸葛菜开花后,情况发生了变化。诸葛菜开花意味着生长阶段转变,此时植株营养分配改变,原本供给茎叶生长的养分大量输送给花朵,用于孕育种子。这导致诸葛菜的嫩叶和茎叶逐渐变老,纤维增多,口感变得粗糙,食用时能明显感觉到嚼不烂。而且,变老的茎叶中苦味物质增加,吃起来味道苦涩,大大影响了食用体验。从口感和食用体验角度考虑,开花后的诸葛菜确实不太适合食用。
不过,也有观点认为,诸葛菜开花后并非绝对不能吃。虽然开花后诸葛菜的食用部分变老、口感变差,但从安全性上看,它并没有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。若不在意口感,对苦味接受度高,充分处理开花后的诸葛菜,如多次焯水减轻苦味,也能食用。只是,食用时要注意选择无污染环境生长的诸葛菜。若生长环境靠近污染严重的工厂、交通繁忙的马路,或者使用过大量农药、除草剂的区域,诸葛菜可能吸附了重金属、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,食用这样的诸葛菜会危害健康。
所以,诸葛菜开花了还能不能吃,没有绝对答案。若追求鲜嫩口感、美味体验,建议在花期前食用诸葛菜;若不介意口感粗糙、味道苦涩,且能确保诸葛菜生长环境安全无污染,开花后的诸葛菜经过恰当处理也可食用。但不管食用处于什么生长阶段的诸葛菜,都要做好清洗、焯水等处理步骤,最大程度保证饮食安全。在享受自然馈赠的同时,谨慎对待每一种食材,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