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豆,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材,在世界各地的餐桌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。然而,许多人可能不知道,土豆不仅营养丰富,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,在辅助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。
从营养成分来看,土豆含有大量淀粉、蛋白质、B族维生素、维生素C、膳食纤维以及钙、钾等多种矿物质。这些营养物质为其发挥药用功效奠定了基础。
消化系统疾病
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
土豆中所含的少量龙葵素,能减少胃液分泌,缓解痉挛,对胃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。新鲜土豆去皮洗净,切碎捣烂,用纱布包挤汁,加蜂蜜适量,煮熟,每日清晨空腹服用1-2匙,连续服用2-3周,对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有辅助治疗效果,可缓解疼痛等不适症状。不过,在服食期间需忌刺激性食物。
便秘
土豆富含大量膳食纤维,这些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,帮助机体及时排泄代谢毒素,从而有效防止便秘,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。无论是对于因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的便秘,还是老年人因肠道功能衰退引起的习惯性便秘,土豆都能发挥积极作用。可以将土豆洗净切碎后,加水捣烂,用纱布绞汁,加蜂蜜适量饮用,以促进排便。
消化不良
土豆对消化不良的治疗有特效。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,并且土豆有和胃、调中、健脾、益气的作用,对脾胃虚弱、消化不良、肠胃不和等情况有一定的改善功效。
心血管系统疾病
高血压
土豆中的钾离子含量丰富,钾离子有抑制钠离子收缩血管、损伤心血管的作用。现代生活中,许多人摄入盐分过多,导致体内钠含量过高,容易引发高血压。常吃土豆,补充钾离子,有助于维持体内钠钾平衡,从而对血压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,辅助降低血压。
中风
土豆中所含的黏蛋白能预防心血管疾病,减少中风的危险。有观察显示,每日坚持吃1-2个土豆,可使中风的机会下降40%左右。黏蛋白能够降低血液黏稠度,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,进而对中风的预防起到积极作用。
动脉粥样硬化
土豆中含有的黏液蛋白具有润滑消化道、呼吸道、关节腔及浆膜腔的作用,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,保持血管弹性,预防动脉粥样硬化。其含有的维生素B6也有防止动脉硬化的功效,常食土豆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几率。
皮肤相关疾病
皮肤溃疡
将土豆切成小块,加工成泥状,敷于皮肤溃疡病灶处,用纱布或绷带包扎,每天更换2-4次。土豆中的有效成分能够促进创口愈合,一般敷15天左右创口可愈合。此方法对于治疗肌肉注射之后造成的硬结亦有疗效。
湿疹
生马铃薯切片捣成泥后外敷湿疹患处,干了即换,一日一夜可以多次更换土豆泥。一般外敷1-2次后,患处即呈明显好转,2-3日后,皮肤湿疹大都消退。土豆泥能够缓解湿疹引起的瘙痒、红肿等症状,促进皮肤的修复。
烫伤
可用土豆磨汁后,涂于烫伤处,能消炎止痛。土豆中的成分有助于减轻烫伤部位的炎症反应,缓解疼痛,促进烫伤部位的愈合。也可将煮熟的土豆去皮,将土豆皮贴在烫伤处,同样有一定效果。
其他疾病
静脉炎
静脉炎常见于长期输液或使用刺激性药物的患者,表现为皮肤红肿、发热、硬结等症状。新鲜土豆片外敷对轻度至中度静脉炎患者有缓解作用。土豆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,如龙葵素具有消肿、止痛、活血的作用,能够促进血液循环,缓解疼痛和炎症;淀粉能够吸收炎症部位的水分,从而减轻肿胀;矿物质(铁、钙、钾等)可以稳定血管通透性,降低渗透性,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;维生素B1和B2能够增强神经系统功能,抑制神经炎,同时参与糖、脂肪、蛋白质的代谢,保护皮肤健康;酶类物质具有活血化瘀的效果,帮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。不过,如果静脉炎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,应及时就医。
腮腺炎
将土豆加醋一起涂抹在腮腺炎患处,干了再搽,不间断,可对腮腺炎起到辅助治疗作用。土豆和醋的组合能够缓解腮腺炎引起的肿痛症状。
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土豆在辅助治疗上述多种疾病方面有一定效果,但它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治疗和药物。如果疾病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,应及时就医,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。此外,发芽的土豆因含有大量龙葵碱,食用可致中毒,故不宜用于治疗疾病,在使用土豆进行食疗或辅助治疗时,务必选择新鲜、未发芽的土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