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医理论体系里,药食同源的理念源远流长,许多日常食材不仅能满足口腹之欲,还兼具药用价值,冬瓜便是其中典型代表。冬瓜,味甘、淡,性微寒,归肺、大肠、小肠、膀胱经,诸多中医典籍对其功效早有记载,在漫长岁月中被广泛应用于养生保健与疾病防治领域。
冬瓜利水渗湿的功效尤为显著。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冬瓜“性微寒,味甘淡无毒……利小便,消除水肿”。从中医五行理论来讲,肾主水,肾的气化功能正常,则水液代谢有序。冬瓜入膀胱经,可助膀胱之气化,促进尿液生成与排泄,使体内多余水湿之邪从小便而出。当人体遭受外邪侵袭,或脏腑功能失调,致使水湿内生,泛溢肌肤,引发水肿胀满之症,无论是风水相搏所致的头面浮肿,还是脾肾阳虚导致的下肢水肿,适量食用冬瓜皆可辅助缓解。例如,对于因久坐缺乏运动,导致下肢轻微水肿的上班族,每日煮一碗冬瓜汤饮用,一段时间后,水肿症状往往能得到改善。同时,冬瓜对湿气重的人群也十分有益。湿性黏滞,易阻滞气机,影响脾胃运化,出现身体困重、食欲不振、大便黏腻不爽等症状。冬瓜淡渗利湿,可将体内湿邪排出体外,使脾胃气机得以顺畅,恢复正常运化功能。
夏季暑热难耐,冬瓜清热解暑的特性就派上了大用场。《随息居饮食谱》言冬瓜“清热,养胃生津……亦治水肿,消暑湿”。暑热之邪属阳邪,易耗气伤津,人在夏季常出现口渴、心烦、头晕、身热等不适。冬瓜性寒,能清解体内暑热,补充因出汗过多而损耗的津液,达到清热除烦、生津止渴的效果。在炎热夏日,煮上一锅冬瓜海带汤,既能清热泻火,又能补充因出汗流失的矿物质,帮助身体维持水盐平衡,预防中暑。而且,冬瓜清热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解暑方面,对于体内有实热之邪,如肺火上炎引起的咽喉肿痛、胃火炽盛导致的牙龈肿痛等,食用冬瓜也可起到一定的辅助清热降火作用。
冬瓜还具备润肺化痰的功效。肺为娇脏,不耐寒热,易受外邪侵袭,导致肺气失宣,津液凝聚成痰,出现咳嗽、咳痰等症状。冬瓜入肺经,能润肺燥、清痰热。像一些慢性支气管炎患者,在缓解期适当食用冬瓜,有助于稀释痰液,减轻咳嗽症状。在中医经典方剂中,也不乏冬瓜的身影。例如,在治疗肺热咳嗽的方剂里,常配伍冬瓜皮等药材,增强清热化痰、润肺止咳的功效。此外,对于长期吸烟,肺中积热生痰之人,多吃冬瓜对肺部健康也大有益处,可帮助清除肺内的燥热与痰邪。
从现代营养学角度来看,冬瓜的营养价值也为其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。冬瓜富含维生素C、钾等营养成分,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,能增强人体免疫力,促进胶原蛋白合成;钾元素有助于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平衡,促进钠的排出,对降低血压、减轻心脏负担有积极意义,这与中医所讲的冬瓜利水消肿、清热功效不谋而合。冬瓜中还含有丙醇二酸,可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,对于肥胖人群而言,食用冬瓜有利于控制体重,辅助减肥。这一作用在中医理念中,也可看作是通过调节人体代谢,去除体内痰湿、膏脂等病理产物,恢复身体正常的气血津液运行,达到轻身健体的目的。
在食用冬瓜时,也有一些注意事项。由于冬瓜性微寒,脾胃虚寒、肾阳不足者不宜过量食用,以免加重体内虚寒之象,出现腹痛、腹泻等不适。烹饪冬瓜时,为最大程度保留其营养与药用价值,建议采用清炒、煮汤等清淡方式,避免过度加工,破坏其中的营养成分。